温馨提示:本站小说源自于互联网,您可以网上搜索【重生宋末之山河动】前往源网站进行阅读。

第631章 筹划新军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对于众人对恢复武学的漠视,赵昺初时还感到愤懑,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了解后又表示理解了。在前世由于深受兵法文化和武侠文化的熏陶,在现代人眼中的武举总带有点神秘的玄学色彩。在民间语境下,与之相关的传说大多沾着江湖气息,仿佛市井游侠和新科武举本是同源所出。而事实上,武状元以及产生他们的武举制度在中国古代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系统,和清代以来逐渐兴起的江湖门派相去甚远。

人类的历史其实就一部战争史,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开始了对学生的军事教育,周朝的标准课程有“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就是射箭技术,御则是驾驶马车的技术,因为一直到春秋时战车都是战场上重要的作战工具。孔子是中国国民教育的开创者,他在教育过程中,将射御之术看得与礼乐教化一样重要。

但是随着儒家学术逐渐被奉为正统,秦汉之时学校军训则开始走下坡路了,随之略去了军事教育内容的新六艺成为主导,军训的职能弱化为一种礼仪程式。隋朝时,开始“偃武修文”大力削减武备,国家教育重点由学武转为修文。科举开始成为主流,文、武分举后,文举不考武学,文人学子为谋取功名,无暇学习军事,军训渐渐被弃之不顾。

不过唐朝始开始设置武举制度,这其实还有感谢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她登基的第二年开武举选拔武将,规定“天下诸州,宜教武艺,每年准明经、进士贡举例送”,“试长垛、马枪、翘关、擎重,以为等第之上下,为之升黜”。其中“长垛”指射箭技艺,“马枪”指骑马使枪,“翘关”指抬起城门的大木栓,“擎重”顾名思义指的就是举重。

不过,唐代初创武举,影响力微弱,还没有“武状元”的概念。唯一令后世耳熟能详的中唐大将郭子仪,史书也仅记载他“武举高等”,没有详细名次。表面上看,唐代武举似乎公平公正,有利于底层民众的阶级晋升。但若仔细分析就会现,武举制的创设只是为了培养效忠中央朝廷的武人,普通民众仍很难挤进武职系统。

现在尚有穷文富武之说,单是“马枪”考试一项,就足以把大部分底层家庭排斥在外,一般人家根本承担不起战马的开销。即使除开马术考核不谈,要做好“翘关”、“擎重”两项,也必须经过充分的肌肉训练,现在健个身,弄些疙瘩肉,还得天天牛肉、鸡蛋、蛋白粉供着,所以并非当时一般家庭的营养条件足以供养的。话虽有些绝对,但也能近似地认为,勇猛的武士阶级天然只能从富裕家庭中产生。

到了宋朝士族衰微庶族崛起,兴文教、抑武事的政策被推向**,武将地位被读书士子全面越。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军事训练就变得似乎毫无必要了。文科举几乎彻底取代了原有的门阀文官体系。而对于武科举,宋人也有一套独特的审美标准。

武举增设“策对”考试,要求应试者熟知武经七书——《司马法》、《孙子》、《吴子》、《尉缭子》、《黄石公三略》、《姜太公六韬》、《唐李问对》),大大提高了文化素质门栏。同时又降低马术、力量等受家境影响的考试门栏,使许多读书人获得了应试武举的机会。

只是如此一来就又限制了武艺高强者入仕,故增设“绝伦科”,降低“策论”标准,提高“勇武”标准,专门收纳武艺高强但文化素质较低的考生。粗看之下,宋代武举颇有近现代军校考试的神韵。毕竟为将者重智取,没必要太苛求个人武艺。但宋朝武举人的实际表现却差强人意,,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文人闭门只读书的情形。未能靠智慧率领宋军碾压周边蛮族。

宋代也出过几位名将,诸如狄青、岳飞、韩世宗等人,但都是职业军人出身。究其根本,传统兵学的空洞无物是原因之一,加上在近代军事操典诞生以前,军旅管理以及武术训练等技术均掌握于专业人士手中,外人难以窥探其全貌。中国古代的兵书战策又偏好泛论,不肯细说操作流程。因此光靠熟读古人兵法,很容易陷于空谈理论行动无能的境地,多了些赵括似的的所谓的名将,像应节严这样文武全才的人物是少之又少……

当前的情况下,新武器已经呼之欲出,但是热兵器的运用与冷兵器时期的战术思想相距甚远,如果强行植入各军不仅让将领们难以适应,若是仍以冷兵器的方式用于实战也不会挥应有的效果。但是建立培养新型军事学校的构想进展艰难,推动军事改革也一拖再拖,这让他心焦不已,却又束手无策。

但是今天赵昺再次来到老营时,忽然有了新的想法。这些孩子自入帅府后便生活在战争中,跟随帅府四处转战,所以也必须适应当前的生活环境,而失去亲人又让他们必须学会自立。别看老营中那些只有六、七岁的孩子,只要一声令下便能迅打理好自己的行装,列队等候下一步的命令,在茫茫的大海遇到风暴袭击仍然能保持镇定,不哭不闹,在炮声中依然能安睡。

几年的军事化生活,不仅让老营的孩子们养成了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习惯,也培养出他们自立、自尊和坚韧乐观的性格,还有忠君尚武的精神及掌握了基本的文化、军事技能。而崖山之战前成立护军时,赵昺就将二百余名老营中的孩子编入侍卫营,他们不仅对自己忠心耿耿,且很快适应了军旅生活,并进入各自的角色。

赵昺的新想法是就以这些老营行将毕业的学生,在从护军中抽调一批年轻的士兵组成一军,采用清末小战练兵的方式编练新军队。小站练兵是清末政府,也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的一件大事。自道光年以来,接连生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中日甲午战争等,历史把清政府的军事力量和当时西方列强做了比较,使中国人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残酷事实。

特别是清军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暴露了先进装备与落后军制间的尖锐矛盾,显现了清政府训练、教育、战术和官兵军事素质方面的严重弱点。不少有识之士,包括洋务运动家在内,纷纷主张摒弃旧军制建立新军制,仿效日本精学西法的经验,增强国力、兵力。

清政府也认为日本“专用西法取胜”,光绪帝先后决定仿效西方军队的营制、装备和训练方法编练新军。袁世凯在小站编练新建6军,以德**制为蓝本,制定了组织编制、军官作用培养、军事训练、教育、新兵招募、粮饷等制度,初步形成了近代6军的建设思想,基本摒弃了八旗、绿营和湘、淮军的旧制,强调武器装备的近代化和标准化,严格实施西法训练。

小站练兵的成功成为军事历史上的一次大转折,清政府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以小站练兵为示范,编练新军,成立练兵处,设立6军部为全**事领导机关。切实推动了中**事近代化的步伐,成为甲午至辛亥,中**事思想展的主流。实现了中国6军向近代化的转变,完成了由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过渡,让中**队真正丢掉了大刀、长矛,拿起了步枪火炮。

待到校阅结束,赵昺已经决定借鉴小战练兵的模式,以更新武器装备为起点,以训练改革为重点,推动军事改革的进步,不过他也很快意识到自己面临的困难可比袁世凯大多了。那个时候西欧国家的近代军事改革已经完成,有了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规章制度及成熟的战术思想。清末也有了一批开眼看世界的进步人士,且向各国派遣留学生前去学习,还能聘请洋教官前来执教,要做的只是将方法、方式移植到国内来就可以了。

当下欧洲与宋朝相比还处于荒蛮时期,文艺复兴刚刚露出曙光,各国正组织十字军对异教徒们进行征讨,东西教会生分裂相互征战,只怕全世界也只有赵昺这个时空旅行者知晓时代的秘密。如此以来导致他无从借鉴,无从参考,更没有人能够帮自己,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唯一的好处就是游戏规则由他这个‘半壶醋’去摸索、实践和制定……

赵昺虽然知道罗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但是也明白一日不开始永远也建不成,他从老营回来后就开始着手筹划此事。按照惯例到了这个时候各个衙门就要封印放假了,可今年大军出征在外,他下旨各军不得离营,各部司主官轮值,不得空衙。而皇上只有一个,没有人跟他轮班,如此赵昺也不得休息了,公文虽然少了许多,战报却是会不断送来。

次日清晨送来战报,北征军昨日在廉州没有遭到抵抗便在合浦港顺利登6,赵孟锦率前军未做停留便直扑州城,敌军稍作抵抗便弃城而走,随后江钲赶到的江钲绕城而过夺取合浦和石康两县。昨夜各军都已上岸,留水军一部守合浦,余者沿南流江搭载步军三千溯流而上,各部计划今晨继续北上。

沿海敌军大部被歼,只剩些州府地方军没有多少抵抗能力,打得轻松不出赵昺所料。而后又批复了几件日常的公文,便开始琢磨自己的事情了。他先拿过一叠纸,每张纸上写下建立新军所需一个的条件,事无巨细全都一一列好,然后再按照轻重缓急排列顺序,哪件事情必需先做,哪些可以稍稍延后,哪些可以同时进行,最后再行整理编写总纲,指派负责人撰写细则。

“人员、武器、师资、营地!”赵昺一边念叨着,一边在铺满书案的纸张中先挑出四张来,这是成立一支新军最基本的条件。

人员,赵昺已经想好了,他计划新军仍隶属于御前护军,以侍卫营为基干组建,不足人员自护军和老营中选拔,期编制为一千五百人左右,积累经验后再根据情况扩编。如此安排便将新军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也省去了许多麻烦,也便于管理,挑选骨干。

武器的试制已经完毕,但是制造还需时间,不过初期可以借助模型进行训练,但至多不能过半年,时间也可谓紧迫。而现在工厂刚刚筹建,正调整工匠,准备场地,赵昺估计在年后应该能投入试生产。因此时间还是十分紧张的,必须要催催。

营地,新军的最终编制,赵昺以为最少要达到五千人才能形成战斗力,除了住宿和训练的场地,还要有教室及生活附属设施,另外还需要实弹射击的靶场。因而场地不能太小,且要离府城不能远,不过这个可以分期建设,但也要在第二批人员入营前完成。

“师资!”赵昺轻敲了几下桌案,皱皱眉道。其实这个才是最难的,因为这对于当下的人还是个新事物,包括自己都没有接触过。教官不易寻找外,还需要编写新的条例、操典和教材,这些即便不全面,也是必须要有的,且要在开学前准备好。而只有他才对此有所了解,这个任务只能落在自己的身上,可留给他的时间却不多了。

“这才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呢?”赵昺想想就觉得累的慌,这不知要死多少脑细胞才能完成,他一脸黑线的嘟囔道……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温馨提示:本站小说源自于互联网,您可以网上搜索【重生宋末之山河动】前往源网站进行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