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最后想表达什么

1、金庸写鹿鼎记到底想表达什么

金庸《鹿鼎记》表达了作者想要实现民族统一的思想。

金庸就用《鹿鼎记》写出了一个太平盛世,太平盛世仍然是一片昏暗,官场腐败,一样的到处杀人,到处充满了不公正、不公平。第二,这部小说另一方面又是很浪漫的。

主人公韦小宝走遍大江南北,从扬州妓院走到北京,走到神龙岛,走到云南,走到吴三桂那里,甚至还走到了俄罗斯,策动了俄罗斯历史上一场重大的政变,还参加了《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韦小宝影响了中国的历史,韦小宝居然成了民族英雄。而且根据韦小宝的性格,《尼布楚条约》和雅克萨之战只有他这样的人能够取得成功。

当时非常蛮横无理的俄罗斯强盗只有韦小宝这种同样蛮横无理的人才能够对付, 用无赖的手法对付无赖,这也是很辩证的。这部小说既有现实主义,又有浪漫主义,而且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1)金庸小说最后想表达什么扩展资料

《鹿鼎记》创作背景:

《鹿鼎记》这部小说从1969年10月连载到1972年9月,连载时间长达两年零十一个月,仍然连载在金庸主办的《明报》上。

《鹿鼎记》是金庸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该书名字中有"鹿"和"鼎"二字,"鹿"是"逐鹿中原"的"鹿","鼎"是"问鼎"的"鼎"。

因此,从名字上看,《鹿鼎记》就和政治、和权力斗争是紧密相连的。因此,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金庸在这部小说中,仍然深深关心着政治。

《鹿鼎记》作者简介: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农历二月初六)生于浙江海宁,1948年移居香港。

当代知名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原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金庸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后并入华东政法大学),是香港《明报》创办人。创作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及《越女剑》等15部武侠小说。

金庸小说继承古典武侠小说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深受欢迎,不少文坛才子和读者都提笔撰写书评,形成"金学"研究的风潮,亦被改编成影视剧集、游戏、漫画等产品。

2、金庸的武侠小说教会我们的道理有哪些?

《射雕英雄传》郭靖的故事告诉我们,哪怕你天资愚钝,不被人看好,出身不好,但是只要努力了,不走歪门邪道,迟早会成功。

3、金庸小说中到底含有什么哲学道理?

道义和情
金庸先生大部分的小说都有提到道义
就是为人处世的一个基本道理
其中个人认为最为经典的是<神雕侠侣>里杨过在大雕的陪同下试剑
金庸先生用独孤求败的剑道阐述了一个做人的道理:
二十岁的时候锋芒毕露 务求写意人生
三十岁的时候 举重若轻 洒脱 不拘小节
四十岁的时候 举轻若重 成熟稳重
五十岁的时候 看破世俗一切 有则有 无则无
具体是怎么描述的已经记不太清了 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下
再就是说书剑恩仇录
其中国恨家仇 兄弟情谊描写的很深刻 让人深思

爱情就不多说了
看过倚天 天龙都知道的

金庸先生最后一本小说<鹿鼎记>则是最为讲述人生的一部
建议去看原著
可以理会很多做人的无奈

4、<神雕侠侣》反映了什么社会现状,或是说金庸想表达一个什么思想

金庸在《神雕侠侣 后记》中有:“道德规范、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社会行为模式,经常随着时代而改变。然而人的性格和感情,变动却十分缓慢。人的性格和感情,比社会意义具有更大的重要性”。从一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感情与品德,是作者最为看重的社会元素,而作者在这里所提到的爱,正是人与人之间的“爱”。基于这样的文学信念,他在自己的十五部小说中,竭尽全力洋洋洒洒地描绘了形形色色的男女之“爱”、兄妹之“爱和”师徒之“爱”。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凡读过金庸小说的人,都不会怀疑,金庸的确是个“写情的高手”。在他的小说中,始终穿插着各种各样的感情线索。这就是金庸小说为何能如此吸引众多少男少女的缘故了。

“爱,首先是男女之间的男欢女爱或爱情。作为文学艺术永恒的主题,从中国的 《诗经》、古希腊神话等开始,千百年来,一直是世界各民族文学所讴歌、所描绘、所表现的具有各民族特殊的心理与情感。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没有对爱情命题的千奇百象的艺术表达,就没有文化艺术作品存在的可能性。

爱是人类生活中最为天然的本性,人之所以为“人”,并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精神外化。男女之爱更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认为有意识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精神活动。“爱情把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联结在一起,它是生物关系和社会关系,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综合体,是物质和意识多面的、深刻的、有生命力的辨证体。”由此,如果“没有爱,人类便不能存在”。这句话作狭义的理解,爱情是以繁育后代、种属沿续的本能为基础。爱是人生命的支柱,爱的烈火燃得越旺,生命力便会随之而增强,从而生活就增添了价值;爱的消逝则会使人感到:生命从此毫无意义,丧失了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爱也是哲学的中心论题。在东西方哲学史中众多的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们都对爱的本质与构造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探索。在中国儒学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那里,他把爱视为“仁”的本质:“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礼记·中庸》)。亲爱自己的亲人,在长幼关系中居下者的子女、弟妹对父母、兄长的敬爱,这就是仁的初始形态,即人性的根本。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孔子提出的“爱”是基于是非善恶标准基础上的爱。“入则孝,出则悌,谨则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这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爱,由己及彼,推广到爱一切有德行的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儒家认为的“爱”是有门户之见的 。爱人,首先是爱亲人出发,而后推及同类;从而建立起“仁义礼智信”的理想人格结构和君臣父子的人伦社会结构。这与墨家之“爱”却是大相径庭。墨子从社会的复杂情况出发,抱着对人民生死的深切忧患,认为“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之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墨子·兼爱》)。墨家的爱,是对整个人类而言的,没有任何的门户之见、人格差别。道家则更不象前面儒、墨两家那样强调如何去爱,他们讲求的是自爱。这在现在看来极端,是一种极端的利己主义思想。“爱以身为天下,女可以寄天下矣。”(《老子·第十三章》)。这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无我而利我的精神相一致。

对于情爱的具体表现,最早应见于《诗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这直接而具体地写出了男子对女子的爱慕。对于《诗经》中表现出的情爱,我们还应该看到另一方面。《诗经》中有不少文章都表现出了历史中“弃妇”的形象,表现的是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情节。作为中国早期象这类对爱情的研究,其本质只是论及妇女的社会地位问题。基于传统儒家思想的束缚,作为社会地位低下的女人对“爱”的表达都是一个困难的问题,更不用说对爱的探索和研究了。然而,这一点在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却不灵验了。小说中:赵敏对张无忌的爱,可谓是爱的直接,爱的疯狂。甚至为了真爱,以致于六亲不认;更有甚是为了保护张无忌不惜以自毁贞节(谎称自己怀有张无忌的骨肉,以骗取其哥放走张无忌)为自己的爱人开脱。像此等女子,在中国传统史上是罕见的,这就是金庸小说中爱情观的反传统表现。

与东方文化道德性、社会性思路不同,西方哲学中关于“爱”的研究:是从人的来源与心理入手而展开的。西方对于爱的研究,首先是着重于男女两性关系上,认为爱是人类生存问题的根源。在希腊神话中,当世界还是一片死气沉沉的不毛之地时,是爱神厄洛斯,发出他的生命之箭,射穿了大地的冰凉胸膛,从而使黄褐色的大地立刻披上了绿装。这说明了爱是借助了性(象征男性生殖器官的箭),与性一起创造了生命。也就是说,西方神话里,“爱”源于“性”。可以看出,爱并非独立存在的,爱之中包含了一个个体的人与另一个个体的人的结合。爱是人类产生和生存之源。古希腊哲学家思[培多库勒认为:“爱总是和所爱的东西结合为一体,而结合为一体的开始,也就是分离的开始,是由争执与憎恨支配阶段的开始。”从爱的正面看到了其反面的争执与憎恨。

柏拉图式的爱,则完全是肉体之爱,是人的本性表现。或者,可以认为是“性恶”。其实,柏拉图式的爱,可以用另外一个词来形容——“强奸”。《射雕英雄传》中“尹志平对小龙女的爱,也许就是从他玷污小龙女那一夜起,使作为全真教弟子的他真正体验到了肉体之美,欲望得到释放与满足,致使他永远也无法忘怀。然而,他却因为冲动而遭受了惩罚。”早期弗洛伊德认为爱的核心就是“性爱”,性爱是人的性本能——原欲。在他看来,这种爱并不包括社会和精神的属性,它是文明对立的。

金庸自幼接受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怀抱有深厚的感情,又接受了五四新文化的熏陶,善于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理念,使得其作品中既有鲜明传统文化的印记,又渗如了现代人文精神。这些都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关于“爱情”的理念上,也呈现出东西方文化精神的交流与融合。

5、金庸小说主角出身与结局,表现了什么?

从《天龙八部》到《射雕英雄传》,在这两段故事里,无论是豪气冲天的萧大侠还是后来刚直孝义的郭大侠,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气节都完美的灌注在这两个人身上,甚至可以说,这两个体现出了儒家文人身上传统的入世精神和单纯的理想主义情节,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萧峰断箭自尽于雁门关外,郭靖黄蓉于城破之时殉城,莫不如是,这个时候他们作为主人公所体现出的侠义精神是一种“刚”性的,理想主义的,乃至殉道意味的追求。
紧接着到了《神雕侠侣》里,这种精神追求就有所减弱,神雕大侠杨过依然是扶危济世,救国救民的大英雄,但是与郭靖相比,他身上表现的保境安民,抵御外侮的民族气节就已经不是出于完全的自觉性(不对此做出价值评判,只阐述想法),无论是以飞石击毙蒙哥还是火烧蒙古粮草大营,都是一定情势下的自我发挥。在杨过的世界里,与小龙女的爱情才是他世界的中心,所以在华山论剑之后,他选择了归隐终南山。但是即使如此,他此时所代表的侠义精神依然是刚烈的,他仍然认同了郭靖的民族是非观念和忠义爱国的气度,在他身上依然可以看见郭靖言传身教的气质,不过,他不再和萧峰、郭靖一样,选择一个殉道的结局,在对危如累卵的家国天下尽到自己的心力后便选择了退出,他的亦正亦邪、率性自由的行事风格,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侠者。
作为“射雕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倚天屠龙记》在故事背景上和前两部最大的区别在于,郭靖和杨过面对的是一个风雨飘摇的乱世江山,内忧外患,外族入侵,这种情势下郭、杨以及《天龙八部》里的萧峰的反抗和侠义道德,多少都有了一种大时代下的悲剧色彩,但是张无忌面临的情况却不是如此。诚如@孔鲤兄所言,这兄弟是开着各种外挂升级的,而他面对的时代虽然也是一个王朝的末期,但不同的是,他是作为具有“民族正确性”的反抗者而不是一个旧王朝的维护者出现的,这种设定下,他的种种行为不再具有悲剧色彩,相反,他才是那一股正在上升的力量。在小说里,无忌哥哥几乎是开着外挂泡着妞,就把大事给办了,而萧、郭原本具有的刚烈不屈、成仁取义的精神气度在张的身上已经接近消失,事实上,作为明教教主,他最关心的事情并不是驱除元兵、救民水火,在他的世界里,为义父报仇以及和敏敏谈恋爱才是重点,虽然他仍然领导明教化解江湖恩怨,反抗暴政,但是这已经不是他的精神自觉甚至是自愿了,所以,他可以在尚未完成反元事业的时候就选择归隐,然后一生为她画眉,与杨过相比,他的自我意识已经超过了家国情节和传统的文人道德,总而言之,他没有选择那个时代,是那个时代选择了他。
(《笑傲江湖》显然和上面几部不在一个画风上,我就略过了)
《碧血剑》在金老先生的作品中其实并不算突出,袁承志的形象其实也略显单薄——忠臣良将之后,洞中遇宝开挂,感情生活混乱,加入李闯大军,打死最终boss,完了。由于《碧血剑》本身篇幅有限,故事的叙述流转过于迅速,大时代背景下的家仇、国难都没有完全铺展开,甚至他与温青青、阿九的感情纠葛都十分仓促。如果说最后袁承志的远赴海外跟张无忌有什么不同的话,那么可以说,张无忌的归隐是完全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也就是说他有追求自由和爱情的自觉性和自愿性,无论时局是好是坏,对他影响不大;但袁承志不同,他的避世是出于无奈的避世,甚至还带有断绝自己去找阿九的私心,他无力改变时局,也没有为之献身的意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八个字背后的刚直不屈的烈性和理想主义式的献身精神,在这里已经完全消失殆尽。

6、金庸的武侠作品传达的是一种什么思想?哪些精神值得学习?

我曾经读过一句非常神奇的话,金庸的书中没有真正的大侠精神。但你想想,他是有原因的。什么是真正的大侠精神?是惩恶扬善,应该更贴近水浒英雄。但这一部分在金庸小说中较少出现。归根结底,金庸本人是一位受过良好传统教育的社会精英,其小说的核心应该是儒家思想。后来,一些佛教可能会混杂在一起。“侠为国,民为本”是一种非常明显的儒家思想,而“怜我为世,忧我为世”则是一种非常明显的佛教思想。

我想它带给我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对儒家的忠诚,对道教的自由,对佛教的渴望。让我看看萧风、郭靖敬畏义气、报效国家和人民、杨国、胡飞蔑视礼法、坚守正道的心路历程、张无忌的欲望缺失、令狐冲在礼仪之邦与潇洒之间的纠结、韦小宝在官场上的戏谑,陈家洛在大冶和湘湘公主面前的决心。

就这样,总能在各种流派中找到相应的符号,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每个人都可以拿出来写传记,正派不一定是正义,反派不一定是正道,小说对人的描写特别细腻,主人公被误会时的无奈与愤慨,恶棍后的傲慢与霸道,无知的群众在获利时你用它,你会毫不犹豫地从正确的角度攻击。当你知道自己被愚弄了,你也会攻击恶棍。

看完后,我总在想象自己在他们的环境里学习武术后做出的一个选择。最后,我发现他们比我学识渊博,比我心胸开阔,正直而愤愤不平。读完后,我总是掩面叹息。当我回首当时的情景,我可以猜到他们宁死也不投降。

金庸小说带给我的精神世界,就是教会我在内心坚持正确的道路,不被外界所感动,不被爱情所束缚。做自己世界的大侠,也可以做世界的大侠。

7、金庸与古龙小说所表达的内涵是什么? 好像说金庸表达的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但我又看不出来,只有在神雕

金庸的武侠跟古龙的风格上面有很大的区别,事实上我个人觉得古龙的武侠更能使人尽快沉浸入剧情当中,因为他总会用很吊诡的开头和剧情中的线索来吸引读者。但从两者的文字中我们可以发现,古龙的国学知识及文字的运用比起金庸而言不可同日而语。金庸的文字细腻柔和,特别对人性的描写非常感人。就你的第一个问题我来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二者所表达的内涵式什么?若说金庸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不,我看并不全面,比如《侠客行》里的石坚和《连城诀》中的狄云,两个都是不通世物的毛头小子,不似《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一般对于大是大非看得那么真切和严谨。大多主角的性格都偏向憨厚和固执般的墨守成规,如郭靖。当然,也有轻佻调皮的杨过、风流不羁的令狐冲随性荒唐的韦小宝更有鄙视世俗立礼法的黄老邪。主角的性格可说千奇百怪、变化万千。但是金庸笔下的这些主角们都有一个共有的特性:淳朴、有人情味儿。所以我个人觉得金庸的小说最终是想告诉了我们人性中虽有恶,但是也有真、有善、有美。至于你觉得“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只在《神雕侠侣》中看出来,难道你忘了《天龙八部》中为大宋江山和以全兄弟之义而自尽的萧峰么?事实上金庸的武侠中每一个正派人物都能称之为侠,尽管他们有些很固执、有些很戏谑、还有些很荒唐,但是只有人心向善,不为一己私欲而伤天害理并救济穷苦锄强扶弱的武林人物都可称之为侠客。
接下来我们再谈谈古龙,尽管古龙先生的著作我没有全部拜读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是一个优秀的作家。文如其人的说法在他的作品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酗酒、纵欲是古龙的性格特征,而他笔下的主角也大多数拥有这种特征,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陆小凤。所以我觉得他笔下的人物就是个人的真实写照。就文学功底而言,古龙先生比之金庸确实是有所不及,特别是在史学方面的用词和典故更是有所欠缺,在《白玉老虎》一书中更出现了“色狼”这种现代说法。虽然文学功底上古龙先生差强人意。但是在描写到人性的恶面,古龙先生的洞察能力比之金庸先生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您曾看过古龙最经典的武侠小说《小李飞刀》的话,我想你应该记得其中龙啸云回答李寻欢为什么恨他的原因,原话已经不记得了,似乎是:“寻欢,你也许觉得为了兄弟把深爱的未婚妻让给我是一件很高尚的事情,但是因为你觉得高尚,所以也就不那么难过了。可是我呢?我每每想到我的妻子是你让给我的,而她虽然是我的人,可是心里无时无刻不想着你,这才是最难过的事。”人性是很多元化的东西,一个人爱另一个人或是恨另一个人并不是寻常的思维观念可以完美地解释的。而古龙最擅长就这个问题经行深入地挖掘,挖掘人性最微妙、最诡异的角落。若说古龙先生的小说所表达的内涵我想是可以把他的书作为针对人性少数派的表达方式。

8、金庸武侠小说的主旨都是围绕什么写的?

没有的,金大侠说了,他说,他写小说就是要不
重复先前的小说,所以每部有每部的不同

与金庸小说最后想表达什么有关的内容
相关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