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被称为什么小说

1、为什么《红与黑》是一部政治小说?

《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部杰出作品。作者被誉为法国以至整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按相关权威机构对《红与黑》的评价是:一部政治爱情小说。
按我个人的阅读感受是:是一部伟大的政治爱情小说。
所以说,《红与黑》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我之所以要加上“伟大的”,原因是基于一些文学大师对它的评价:
“《红与黑》,是灵魂的哲学诗”;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19世纪卓越的政治小说”
“现代小说之父的经典著作”
“19世纪欧洲文学史中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
“美国作家海明威开列的必读书”
“被英国小说家毛姆认为是真正的杰作的文学书”
“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
……
这样的评价,像影子一样紧紧跟随着《红与黑》这部作品,自作品1830年问世以来!
一些份量较重的声音继续致以这部伟大的作品:
美国教授费迪曼:《红与黑》是我平生最受益的书籍。
法国杰出小说家纪德:司汤达的《红与黑》中的于连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一系列反叛资本社会主义的英雄人物的“始祖”。
高尔基:《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小说以深刻细腻的笔调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的心灵空间,广泛运用了独白和自由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法挖掘出了于连深层意识的活动,并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是一首“灵魂的哲学诗”。
《外国文学史》:《红与黑》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法国有专门研究司汤达和《红与黑》的学问——“司汤达学”和“红学”,还有专门研究该书的“司汤达俱乐部”。
……
一部作品之所以伟大,显现在不被岁月的大浪所淘去!就像古董,越是被岁月打磨,越显示出其价值,越显得珍贵。而且,研究这本书,就可以成为一门学问。一部永恒的学问。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说到这里,我个人认为,就中国人而言,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红与黑》,但是就成为一门“红学”而言,它与我国的《红楼梦》是一样伟大的!《红与黑》是一部充满着魅力的作品。西方关于研究司汤达的作品数量足以与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红学”等量齐观。的确,作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红与黑》中对于19世纪上半期法国风起云涌的各方斗争和矛盾都展现得颇为深远,贵族、大小资产阶级、教会人士一个个的粉墨登场,潜伏在表象下的实力的交战刻画了当时整个社会的腐朽和虚伪。而在我看来,《红与黑》之所以如此经久不衰,都绝不仅仅在于该作品所体现出的政治和社会意义。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大大不同于记录社会的高级文件,文学的意义也绝不仅在于记录,我想,是《红与黑》中主人公于连充满着无限矛盾与反差的各种思想和行为,更足以让每位读者看得目瞪口呆却又如痴如醉,足以让每一位研究者分析成千次上万次。

2、司汤达的红与黑算什么性质的小说?不算历史性质吧?

是历史小说。

《红与黑》是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1830 by Stendhal (Marie-Henri Beyle, 1783 – 1842) .《红与黑》,司汤达1830年著 (司汤达原名玛利亚-亨利-贝尔), 1783-1842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

欧美历史小说:十九世纪[编辑]西方的历史小说则始于十九世纪。匈牙利哲学家、文艺批评家格奥尔格·卢卡奇认为司各特开创了历史小说的体裁。他认为司各特首先将历史作为一种社会和文化上的特定背景设定,而不仅仅是叙事的框架[5]。司各特的苏格兰历史小说包括《威佛利》(1814年)、《罗布·罗伊》(1820年)、《艾凡赫》(《撒克逊劫后英雄传》)、《昆丁·达威尔特》及《十字军英雄记》等。

受司各特影响,法国的浪漫主义作家也开始涉猎历史题材,如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历史小说范本,将历史小说从传奇引向现实。之后的《悲惨世界》与《九三年》更是将镜头转向当代,全面展现了法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此后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都是着力描写法国社会风俗,以此再现历史[6]。法国作家的历史小说作品背景广阔,内容宏大,多为长篇巨制,被称为“长河小说”。
在美国,有“美国的司各特”之称的詹姆斯·库柏以1821年出版的《间谍》开创了革命历史小说的体裁[7]。与中国传统历史小说不同的是,西方的历史小说不是史书的演义,而是着重以民间普通人的故事,对社会民俗风情的描绘,反映社会和时代的变迁。

3、17 司汤达《红与黑》(节选)导读

一、 内容概括

长篇小说《红与黑》的副题为“一八三0年纪事”。它深刻反映了1825至1830年间王政复辟后期法国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和“19世纪最初三十年间……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于连·索黑尔是法国小城维里埃尔一个木匠的儿子,自小崇拜拿破仑,不满自己低微的社会地位,一心想飞黄腾达。小城由市长德·雷纳尔、贫民救济所所长瓦勒诺和教士马基隆三人控制。瓦勒诺觊觎市长的职位,与雷纳尔钩心斗角。19岁那年,于连·索黑尔经谢朗神父举荐到德·雷纳尔市长家做家庭教师。凭借其不屈的性格、英俊的外貌和杰出的才华,很快征服了德·雷纳尔夫人。恋情败露后,他被迫离开市长家,到贝藏松神学院当了教士。因宗教派斗争,经皮拉尔神父介绍前往巴黎,成了极端保王派头目德·拉莫尔侯爵的秘书。因工作出色,受到侯爵器重,同时又以自尊和高傲博得了侯爵女儿玛蒂尔德小姐的欢心。马蒂尔德怀孕后,侯爵只得承认既成事实,给了他名分、金钱和产业。正当于连即将踏入贵族社会之时,德·雷纳尔夫人在逼迫下所写的揭发信,毁灭了他的“锦绣前程”。激愤之下,于连开枪射伤了市长夫人。被捕后,他被新任市长瓦勒诺等人判处了死刑。本节选自《红与黑》(上卷)第三十章。描写的是于连去巴黎之前,再次与德·雷纳尔夫人相会的清形。

二、 作者简介

司汤达(原名亨利·贝尔,1783-1842)

法国作家。被公认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生于格勒诺布市小资产者家庭。自幼对启蒙主义思想家非常崇拜。1799年后跟随拿破仑军队三次转战欧洲大陆。波旁王朝复辟后,他侨居意大利米兰,后以“烧炭党人同情者”的罪名被驱逐,回到巴黎。1824年前后,发表了被认为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宣言的美学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提出“表现人民的习惯和信仰的现实状况”的现实主义主张。此后,发表了小说《阿尔芒斯》和《法尼娜·

法尼尼》等。1830年出版的著名长篇小说《红与黑》,被称为法国乃至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三十年代后,司汤达曾任驻外领事,形同流放。晚年相继创作了长篇小说《吕西安·娄凡》(又名《红与白》,未完成)、《巴马修道院》以及中短篇小说集《意大利逸事》等。歌德赞美司汤达对生活具有“周密的观察和对心理方面的深刻见解”。他的小说,大多取材于现实政治生活,习惯于用爱情题材表现反对封建复辟的政治内容。人物性格典型鲜明,尤其擅长人物内心冲突的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

三、 《红与黑》被认为是一部“政治小说”

(1)主要描写了即将灭亡的封建贵族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残酷斗争,并揭示出当时斗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2)小说也揭示了在激烈的社会动荡中,上至贵族、教士和资产阶级暴发户,下到一般的平民百姓,都在为获得权利、金钱等而不折手段地进行钻营的社会风气。

(3)作者也揭示了有上进心的青年于连在这种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风起下被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毁灭的过程。他的性格是矛盾的:对社会的反抗和对社会的妥协是结合在一起的。这是因为他奋斗的基础是个人主义,最终目的是要爬到上流社会。“爬上去”构成了他全部行动的动力和激情。正是由于他的奋斗缺乏更为高尚的目标,因此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四、第三十章这个片段表现了三个层次的意思

一、德·拉莫尔侯爵与皮拉尔主教谈话中显示了侯爵的虚伪自私、主教的圆滑世故。

二、从作品的情节中显示出了贵族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尖锐。

三、终点描写了于连性格上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顾一切的特点。于连再次征服德·雷纳尔夫人的过程,实际上是他自己战胜怯懦心理的过程;同样,纯洁的爱情与征服的野心联系在一起,也显示出了于连高尚与卑劣交织的矛盾性格。

五、艺术特色

从片段中也可以看出该小说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首先, 心理描写上极为出色。

作家往往用行动来展示人物的心理过程和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揭示人物心理的细微变化,对心理过程的展示十分细腻。在这章中,于连的心理活动是紧紧围绕着他去幽会雷纳尔夫人的行动展开的。去还是不去,雷纳尔夫人对他的态度如何,被人发现疑惑怎么办及见到雷纳尔夫人后他的心理活动等,贯穿了他行动整个过程。正是在行动中作家揭示了于连既真诚又虚伪,既矛盾又勇敢的复杂性格特征。而雷纳尔夫人的心理变化也是在她的行动中逐渐完成的。

其次, 小说的片段表明,作家还善于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塑造鲜明的人物性格。

如德·拉莫尔侯爵彬彬有礼话语后面的无礼与傲慢,皮拉尔主教的巴结与机敏,谢朗神父的严厉与正直,于连的热情与天真,德·雷纳尔夫人的话语中所蕴涵的恐惧与渴望的矛盾等。

再次, 作家也极为擅长在特定的情境和情绪下安排故事情节,推进事件发展的进程。

第三十章描写的是于连在不知道雷纳尔夫人对他态度如何(此前雷纳尔夫人已经对她与于连的关系感到羞愧并向教士进行了忏悔),市长已经对二人关系有所察觉,市长家里的人对他充满敌意等特定境况中,偷偷进入雷纳尔夫人的卧室与其相会的,这样情节本身就带有紧张的特点。而作家在故事叙述中又加大了这种紧张的力度,从而造成小说紧张的情绪氛围。这种“紧张的氛围”曲折反映了1830年前后法国社会气氛的本质特征。

六、知识链接

批判现实主义。这是欧洲“19世纪一个主要的而且是最壮阔、最有益的文学流派”(高尔基语)。它要求作家按生活本来的样子描写和反映当代的现实生活,注重细节真实;具有强烈的暴露性和批判精神;思想核心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艺术上采用“典型化”的方法,强调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4、红与黑是什么小说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著名的长篇小说
书 名:《红与黑》
作 者:(法)司汤达
原版名称:Le Rouge et le Noir
类 别:长篇小说
出版时间:1830年
英文名:Scarlet and Black
字 数:502000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因此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毕竟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
作者用它长期以来对复辟王朝时期生活的观察,联系当时的实际,注入他对社会矛盾的认识,使《红与黑》成为一部反映复辟时期社会现实的优秀作品。作品中的“红”代表了穿红色军服的士兵,“黑”代表了穿黑色衣服的教士,这是当时社会中的青年人出人头地的两条捷径,也代表了当时社会的社会特征。作品对社会的种种罪恶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同时,成功地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尤其强调环境对人物的影响,也使这部作品成为典范。
重视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揭示是司汤达艺术上的突出之点,心理活动不是脱离现实生活的繁琐的渲染,而是人物性格在特定的环境和情势下一种必然的反应,而且又反过来投射到当时的生活场景中。人物活动与心理描写相结合是作者塑造典型形象的重要手段。

5、《红与黑》被称为是一部什么小说?

按相关权威机构对《红与黑》的评价是:一部政治爱情小说。 重点还是落在政治小说上

6、《红与黑》是谁的作品?

《红与黑》 <法>司汤达 《红与黑》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红与黑》的主人公于连,是韦里埃小城一木匠的儿子,年轻英俊、意志坚强、精明能干,从小希望借助个人奋斗跻身上流社会。王朝复辟后,于连通过穿上红军服从军而飞黄腾达的道路被堵塞,只好决定穿上黑色教会服装向上爬。去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是于连踏入社会的第一步,了于对市长的报复心理和试练自己胆量的冒险心态,于连和市长夫人之间产生了暖味关系。事情败露后,于连进入贝桑松神学院既而又随比拉尔院长来到巴黎,成为德· 拉莫尔侯爵的秘书。由于自己的聪明和个性,他不仅受到了侯爵赏识而且赢得了侯爵小姐的芳心。二人秘密结婚,拉莫尔先生对这门婚事虽则暴跳如雷,但也无可奈何,于连也因此得到了骑士称号、中尉军衔和二万零六百法郎年收入的庄园。好景不长,正当于连踌躇满志之际,他却又陷入了贵族阶级和教会所设下的圈套,最终被送上了断头台,成为统治阶级阴谋的牲品。

与红与黑被称为什么小说有关的内容
相关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