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奥尔科夫斯基用10年时间写的科幻小说

1、奥尔科夫斯基利用十年时间写了一部极为严肃的科幻小说是什么

?

2、齐奥尔科夫斯基在火箭原理的研究中有哪些功绩?

1857年9月17日,齐奥尔科夫斯基出生于俄国梁赞州的伊热夫斯基村。父亲是护林员,母亲出身工匠之家,家境贫寒,儿时过着艰辛的生活。更不幸的是,齐奥尔科夫斯基10岁时患上严重的猩红热病,双耳失聪,尚未读完小学就不得不辍学在家。在父母的辅导下,他靠顽强的毅力自学了小学和初中课程,并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14岁时,他从物理书中获得知识,尝试着做风箱扇风推动的车模型,做纸袋充氢气飞行,绘制想像中的飞行器草图。

1873年,16岁的齐奥尔科夫斯基怀着强烈的渴望,只身到莫斯科开始3年的求学生涯。由于耳聋无法进入学校读书,只能每天到图书馆自学。他不论寒暑,早出晚归,整天泡在图书馆刻苦攻读,靠父亲寄钱维持起码的生活,3年竟学完了大学理科的课程。在求学期间,他对星际航行产生了浓厚兴趣,自己动手制造金属飞行器,开始研究有关火箭飞行的问题。他后来回忆说:“我很少系统地学习过,只读过使我产生兴趣的和自认为重要的一些书。可以说,我一面学习,一面创造,尽管也经常耽误学习和创造失败。我也很难准确回忆起我是怎样开始计算有关火箭的问题。对我来说,第一颗太空飞行思想的种子是由著名的儒勒.凡尔纳的幻想小说播下的,它使我在头脑里形成了确定的方向,我开始把它作为一种严肃的活动。”

1879年,齐奥尔科夫斯基以优异成绩通过考试,取得中学教师的资格。他一边在波罗沃斯克中学教数学和物理,一边独立研究星际航行问题。他对宇航的研究倾注了全部热情,把课余时间都投在了没有引力的世界,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在他这一时期的笔记本里,画有太阳系的天文图,描绘了能悬挂在太空的“纺锤形塔”和“人造圈”,这可能就是他关于人造卫星和空间站的最早构想。1883年,他写出了《自由空间》论文手稿,指出利用反作用装置作为太空旅行工具的动力的可能性,在地球之外人类受到失重的考验,火箭能在太空中飞行,还绘出了一幅征服太空的火箭发动机原理图。1887年,他应邀去莫斯科作了关于金属飞行器的学术讲演,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一些科学家的关注。1891年,他从理论上研究了星际航行问题,进一步明确指出只有火箭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这时发生了两件令齐奥尔科夫斯基十分痛心的事情:一件是邻居的草屋失火,将齐奥尔科夫斯基家的图书、工具、模型和手稿焚毁,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另一件是他的才华和正直受到嫉妒,未能再去莫斯科工作,给他的研究工作造成很大困难。1892年,他愤然离开波罗沃斯克城,举家迁居卡卢加小镇。在那里他仍然是一边在中学教物理,一边潜心于他的研究实验工作。1893年,他发表了科幻小说《在月球上》,两年后又出版了《关于地球和天空的幻想及万有引力效应》一书,提出了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设想。他不仅利用学校破旧的物理实验室做小蒸汽机喷气实验;而且还在自家的房顶上用废弃的铁筒制成一个“风洞”,用这种简陋的送风机来测定空气的阻力,获得有关火箭和航天原理的数据,为他创立航天理论打下了基础。

功夫不负有心人。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研究,几乎涉及到实现太空飞行从火箭燃料选择到人如何克服失重影响的各种课题,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898年,他完成了《利用喷气装置研究宇宙空间)的经典论文。这篇论文凝结了他多年的研究成果。但几经周折,这一划时代著作5年后才在莫斯科的《科学评论》杂志上发表。随后,他又在《航空报告》杂志上陆续发表了几篇关于火箭和太空飞行的论文,奠定了航天学的理论基础。这些确立了齐奥尔科夫斯基作为航天理论奠基者的地位。

齐奥尔科夫斯基发表的《利用喷气装置研究宇宙空间》,为人类飞向太空开辟了道路。在这本科学著作中,他论证了火箭作为星际航行工具的可能性,推导出了火箭运动的基本方程。这个方程后来被命名为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它引出了火箭质量比,即火箭起飞前的质量与火箭所携带燃料耗尽后的质量之比的概念,还首次提出了火箭推进剂比冲的概念。质量比越大,比冲越高,火箭性能就越好。因此,火箭质量比和推进剂比冲对于利用火箭实现太空飞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还推算出火箭要克服地球引力所需的最小速度,即第一宇宙速度,首次明确提出液体火箭是实现星际航行的理想工具。这标志着火箭飞行理论的真正开端,是航天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经过长达7年的艰苦努力,1911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又完成了《火箭与太空探索》的研究论著,更加丰富了他的航天理论。在此书以连载形式发表的前言中,他写道:“开始必须有理想、幻想甚至神话,接着便进行科学计算。这样,最后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有关宇宙航行的著作便属于创造性阶段。”确实如此,齐奥尔科夫斯基进一步描绘了宇宙飞船发射和飞行,超重对航天员的影响,人在太空中的失重效应,登天观看地球的迷人景象等。所有这些都建立在严格的科学计算基础上,充分展示出了他的创造才能,揭示了利用火箭探索太空的基本原理。

在齐奥尔科夫斯基担任中学教员的十分艰难的日子里,他大约写了130篇论文,但只自费发表了近50篇,还不被人们所理解。俄国十月革命后,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研究工作受到信任和重视,而且逐步有了较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他的关于征服宇宙空间的思想也迅速传播开来。他在印岁以后的18年时间里,写了《飞往宇宙空间的火箭》、《宇宙飞船》等450篇手稿,继续阐述他关于星际航行的认识和思想。特别是1929年完成的《宇宙火箭列车》,对多级火箭作了详细的理论论证,证明了化学推进剂的火箭发动机能够达到宇宙速度。1930年发表的《致航天学家》和1932年发表的《达到同温层》著作,则进一步论证了火箭推进剂的性能和对火箭的各种设计要求。他晚年写成的《宇宙火箭工作》一文,则系统地总结了他在火箭和航天学领域的工作和成绩,论及了火箭、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太空基地、星际航行的几乎所有问题,为航天学的创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这篇自述的文章中说:“在我工作和研究过程中,我发表了利用类似于火箭的反作用装置实现太空飞行的理论。基于已被检验的数据推导表明,人类进入太空甚至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移民都是可能的。也许当我的思想获得应用,人类不仅在地球表面上活动,而且飞到宇宙空间时,上百年已经过去了。”这一预言不是已经并正在变成现实吗!

从20世纪30年代起,齐奥尔科夫斯基已不再是个人摸索和孤军奋战,而是在他的指导和影响下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圣彼得堡)成立了专门机构,培养出了一批火箭专家,专门研究他所开创的火箭和太空飞行问题。1932年,苏联政府为表彰齐奥尔科夫斯基为促进航天科学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授予他劳动红旗勋章。1934年还选他为喷气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名誉委员,把火箭推进剂质量与无推进剂时的火箭质量之比值命名为齐奥尔科夫斯基数值。1935年9月19日,齐奥尔科夫斯基在卡卢加逝世,享年78岁。

现在,一个世纪过去了。人们看到航天已经不再是神秘而被嘲讽为“怪人”的幻想,人类不仅频繁地到太空活动甚至登临月球漫步,而且正在向着一个更远的目标进军。这就是齐奥尔科夫斯基在1933年“五一”劳动节向公众发表的广播讲演中所期望的未来:“40年来,我一直从事有关火箭原理的研究。我始终都坚定地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人类将可能飞向火星。尽管时代在变,但星际航行的理想总要继续下去。今天我确信,你们之中将有人到星际中航行。”

3、阿波罗计划探索月球的故事写了一本科幻小说名为?

《在地球之外》
原文:俄国伟大的宇航学家,著名科幻小说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在从事宇航研究工作的同时,为了向人们宣传他的主张,从1896年开始,利用10年时间,写成了《在地球之外》这部极为严肃的科幻小说。

4、三十年代有一位苏联科幻作家,后被称为苏联科幻之父,他的名字是:

亚历山大·别利亚耶夫(1884-1942)
是苏联的科幻小说大师。
他出生于沙俄时代闭塞的外省城市斯摩棱斯克。由于“在这外省城市的梦一般的偏僻闭塞中,使人的心灵惟一能有生气的出路只有幻想”的缘故,他从小耽于幻想,是儒勒·凡尔纳、威尔斯的科幻小说迷。他学习过法律、音乐,在十月革命后又多年从事儿童工作,和天真无邪、充满幻想的孩子在一起更加激发了他的想像力。世间的事物往往是偶然蕴涵必然。他在童年时代由于幻想飞上天空,以孩童的幼稚从房上纵身跳入空中,其结果酿成了他在25岁时患病卧床不起的灾难。
他整整三年被禁锢在床上,瘫痪威胁着他。他感到自己“只有一个没有身体的脑袋还活着”。这一突然的灾难带给他异常的困难,也更激发他拼搏的毅力。他阅读写满拉丁文的医学和生物学书籍,翻阅各种刊物,病魔的肆虐倒更激活了他的想像力,最终使他走上了科幻作品创作之路。他从1925年发表长篇科幻小说《多尔教授的头颅》开始至逝世,在短暂的15年时间里共创作了17部长篇科幻小说、几十个中短篇科幻作品,还有一大批反映他所生活的时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札记,其成就之大是令人赞叹的。
如果说儒勒·凡尔纳的科幻作品更注重科学性(有的研究者称作“硬科幻”),威尔斯的作品更注重社会性(有的研究者称作“软科幻”),那么,别利亚耶夫的科幻小说则是两者得兼。别利亚耶夫的科幻创作立足于坚实的科学基础,从不凭空臆造。他明确表示“苏联科学幻想作品的社会作用也应该具有确切的科学基础,如同其他科学技术领域一样”。为此,他的《多尔教授的头颅》所幻想的人的头部移植,《水陆两栖人》中谈的人的完善,重返人的第二故乡——海洋,《找回自己脸面的人》谈的人的肌体的改造,当今的科学已经将其相当程度地变成了现实。他的《跃入苍穹》(1933)、《太空飞船》(1935)、《盲目的飞行》、《康采星》(1939)正是基于前苏联宇宙航行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研究成果而形成的作品。这些作品随着人类登上月球,并向火星和更广袤的宇宙进军而验证了它们的科学性。
齐奥尔科夫斯基本人在看过这些作品之后曾写信给别利亚耶夫:“有一些人从事设想和计算,另一些人很好地证明了这些设计,而第三种人用小说的形式把它叙述出来。这些全部需要,全都可贵”。这是很有见地的,因为齐奥尔科夫斯基本人也是“第一流的科学幻想家”(别利亚耶夫语)。
别利亚耶夫科幻小说的更大魅力在于他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深邃的哲理思考。这些思考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结合基础上的(哲理本身的特点也在于此),是对人类历史进程的认真反思。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让你回味无穷。
《水陆两栖人》中的伊赫江德尔何罪之有?他希求的不过是一个人起码的自由,甚至是远离尘嚣,重返海洋,与海豚、鱼类为友的自由。然而,恶势力要把他作为聚敛珍宝的工具,达不到这一目的就将他置于死地。他只好永远消逝在茫茫的海洋……《永生粮》、《找回自己脸面的人》也蕴涵着同样的哲理。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决不能偏离正确的航道。解铃还需系铃人。命运就掌握在人类自身。在进入21世纪的时刻,人类更需要对这一重大问题认真思考。
纵观别利亚耶夫的作品,无不具有情节生动,扣人心弦的艺术特点,不要说他的长篇,如《水陆两栖人》、《多尔教授的头颅》早有定评,连他的短篇《在深渊上》(已选入我国高校儿童文学作品选)、《雪人》等也都脍炙人口。任何读者都会为他的奇拔的想像力、高超的艺术手笔所倾倒。这也是他的作品盛传不衰的又一原因。
亚历山大·别利亚耶夫的主要作品有:飞人阿里埃尔,霍伊蒂-托伊蒂,世界主宰,水陆两栖人,陶威尔教授的头颅,瓦格纳教授的发明,跃入虚空。

5、俄国人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资料

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К.З.Циолковский)(1857-1935),前苏联人,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科幻作家,曾经预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人类绝不会永远躺在这个摇篮里,而会不断探索新的天体和空间。人类首先将小心翼翼地穿过大气层,然后再去征服太阳空间。”它的预言已经开始逐步实现,他为航空航天科学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宇航天文学之父”。
齐奥尔科夫斯基童年的时候不幸得了猩红热,留下耳聋的后遗症。从此,他无法上学,甚至连小朋友们的游戏也无法参加了。然而,他并不孤独,他蹲在家里,开动脑筋,给自己制作玩具。父母和亲友见他小小年纪,用那一双灵巧的手,制出许多精美的自动玩具,惊奇极了。他爱读书爱学习,他在父亲书房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科技书籍。有一次竟然根据书上一幅简单的插图,制出了一架可以测量森林的古代观象仪。
他从家乡来到莫斯科。莫斯科有大图书馆,使他不再感到书籍的缺乏。整整3年时间,他在这里自学了多门中学和大学课程,尤其是高等数学。他关于宇宙航行的思想似乎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这有他后来一篇自传中的话为证:“宇宙空间交通的思想从没有离开过我,并促使我研究高等数学。”自学生活是很艰苦的,他吃得很差,有时几个月里除了黑面包和水以外什么也没有。1878年这位20岁的青年在按自己制定的计划继续自修的同时,还开始了独立的研究工作。他制成了转动机,用以测量加速运动对动物机体的影响。他画了好几张太阳系的图,其中有载人的小行星。1883年早春,他写成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题为《自由空间》,其中首次提出宇宙飞船的运动必须利用喷气原理。而他关于喷气式发动机整套理论的论文《利用喷气式器械探测宇宙空间》,阐述火箭飞行理论,论述了将火箭用于星际交通的可能性,首创液体燃料火箭的设想和原理图,他说明了火箭在星际空间飞行和从地面起飞的条件。提出为实现飞往其他行星的设想,必须设置地球卫星式的中间站。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学术著作,其中通过计算证明了只有用多级火箭才能飞出地球,提出了用煤油和液态氧等液 体燃料代替固体燃料作为火箭推进剂的设计思想,论证了火箭采取流线形的必要性,画出了火箭结构示意图,并且给出了成为宇宙航行基本公式的火箭速度公式。齐奥尔科夫斯基在人类宇航史的理论奠基人地位由此确定。1927年发表气垫列车理论和方案。1932年发表喷气式飞机在平流层的飞行原理和一些高超音速飞机构造的方案。1929年又提出多级火箭的结构。他还写出了许多科普、科幻著作,《宇宙的召唤》和《在地球之外》是他的代表作。
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科学幻想小说——《在地球之外》写的是2017年发生的事。20名不同国籍的科学家和工匠乘坐自己建造的火箭飞船飞出大气层,进入环绕地球的轨道,处于有趣的失重状态。他们建成了大温室,种出了足够食用的蔬菜水果。他们穿上宇宙飞行衣从飞船里出来,在太空中飘游。然后,飞船又飞向月球,其中的两个人乘一辆四轮车在月球表面着陆,考察一番之后又点燃火箭离去,与在环绕月球的轨道上等候的母船会合。受这批先驱鼓舞,地球上的人们也大量转移到外层空间,住进环绕地球轨道上的温室住宅。而那20名探险家则继续飞到了火星附近,途中曾在一颗无名小行星上降落。旅途漫漫。许多年过去了。最后,他们成功地返回了地球,重新住进了建在喜马拉雅山上的科学城堡。大约是在1896年开始写的。
我们今天对于宇宙的知识,比起齐奥尔科夫斯基是高出很多了。《在地球之外》写成时,冥王星尚未被发现,而我们今天已能勾画出整个银河系的结构,已能观测银河系外数以十亿计的星系,已能大致写出宇宙自大爆炸以来100多亿年的演化史。那么,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齐奥尔科大斯基终生心驰神往、魂牵梦绕的星际航行和太空移民,其实现的希望是否增大了呢?
再来看看齐奥尔科大斯基的另一个幻想,即向太空移民。建立环绕地球轨道上的太空城,应该说是可能的。《在地球之外》小说里的世界完全没有战争,一切问题和平解决,大空城里更是一派民主和谐景象,一切都安排得合情合理。
《在地球之外》中几位主要人物的姓氏有点意思。拉普拉斯是一位法国数学家和天体力学家的姓氏,赫姆霍茨是一位德国物理学家的姓氏,伽利略是一位意大利物理学家的姓氏,富兰克林是一位美国物理学家和政治家的姓氏,牛顿更是那位科学史上惟爱因斯坦可比的英国巨人的姓氏,齐奥尔科夫斯基信手拈来,指派给书中学者,又让一位叫伊万诺夫的俄国人去作学者群的思想领袖,倒是表现了俄国人的自信,还有一点幽默。
他的另一篇科幻小说《在月球上》则借一名少年的梦境,用第一人称详细描绘了月面上的种种奇妙景象。两篇小说内容丰富,都既讲科学,又善幻想,很适合青少年阅读。
齐奥尔科夫斯基的两部科学幻想小说既讲到科学知识,又有生动幻想,虽然写成于20世纪初期,仍很适合今天的青少年阅读。
1932年,苏联政府授予他劳动红旗勋章。1954年苏联科学院以他的姓氏设立齐奥尔科夫斯基金质奖章,表彰在星际航空领域内有杰出贡献的人员。原苏联天文博物馆、莫斯科航空学院都以他的名字命名,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也以齐奥尔科夫斯基命名。
原苏联的科幻作家中,虽然属于科幻黄金时代之前也有必要向大家介绍的有两位,一位是原苏联著名的科学家,宇航科技的奠基者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1857-1935),这位被称为苏联宇航之父的火箭飞船专家发表出版的关于探索星云征服太空的科幻小说也令人大开眼界、大为惊叹。他的科幻代表作有《在月球上》、《宇宙的召唤》、《地球之外》等,西方的空间科学学者也诚服地称他为“预言人类太空殖民的先知”。

与齐奥尔科夫斯基用10年时间写的科幻小说有关的内容
相关小说阅读